- 產品詳情
- 聯系方式
- 產品品牌:凱恩利機械
- 供貨總量:不限
- 價格說明:議定
- 包裝說明:不限
- 物流說明:貨運及物流
- 交貨說明:按訂單
- 有效期至:長期有效
羅湖區CNC數控車床|怎樣學習CNC數控車床|凱恩利機械 :
CNC數控車床,東莞數控車床,深圳數控車床牧野推出鋁合金壓鑄部件專用臥式加工中心
牧野銑床制作所從2015年7月開始銷售專門面向汽車鋁合金壓鑄部件精加工用途的臥式加工中心“a40”。該產品省去了重切削功能,因此主軸旋轉、XYZ軸移動及刀具更
換等動作更為敏捷,可使精加工作業時間縮短25%,同時,為了不讓切屑造成妨礙,還強化了切屑排出能力,可防止加工中斷。牧野預計,受全球汽車需求旺盛的
影響,為實現輕量化而使用鋁壓鑄部件的情況也將增加,因此開發了該產品,并于2015年6月24日在作為主要需求地的北美發布。


我國“互聯網+制造”的主要特點
目前,“互聯網+制造”在我國已有豐富實踐,從下游到上游、從消費到生產、從外圍到核心,互聯網正深刻改變工業發展方式,驅動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發展,催生多種新模式新業態。
其一,協同式供應鏈促進各環節高效無縫對接。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客戶的直接連通,集聚供應信息并進行深度挖掘分析,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匹配精度和調運效率。一是借助B2B采購平臺集聚
優質供應商資源,高效低成本完成原材料采購。二是實現生產線供應鏈協同管控和物料零庫存。三是利用倉儲物流平臺整合異地物流資源,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多流合一。如河南眾品打造集國內外貿易、流通加工、溫控倉儲、電子商務、干線運輸、城市配送、終端連鎖于一體的冷鏈物流平臺。
其二,新型研發組織方式集聚眾智提升效率。協同設計、眾包、虛擬仿真等新研發模式應用日益廣泛,為傳統企業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技術創新開辟新渠道。
一是基于云平臺的設計在云端實現設計資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提高研發效率。如濰柴動力(7.83,0.00,0.00%)在歐洲、北美等的研發中心基于云平臺實現24小時協同工作。
二是眾包設計通過企業自建或第三方平臺集聚海量群體創意,滿足多變的設計需求,如海爾以互聯網平臺對接著全球100多萬專家和上千家研發資源。一些企業探索遠程虛擬仿真,利用互聯網對工藝參數進行異地模擬、分析、評估,優化生產工藝。
其三,創新制造模式助力網絡化智能化生產。面對個性化、多樣化且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制造企業逐步改變原有相對固化的生產線和生產體系,并著力打通企業間壁壘,探索智能制造、網絡制造、云制造等全新生產模式。一是應用智能制造實現生產過程柔性化和智能化,如海爾沈陽冰箱廠一條生產線可支持500多個型號的柔性定制。二是利用網絡制造平臺構建跨地區動態企業聯合體,如中國商飛組織10多個國家、100余家企業協同制造ARJ21飛機。三是建立云制造平臺,將巨大的制造資源池連接在一起,實現線下資源線上配置。
其四,融合型服務延伸企業價值創造鏈條。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應用快速普及催生了多樣化融合服務模式,帶動以產品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加快向提供綜合服務轉變。一是遠程主動運維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掌握遠程設備運行狀況,節約成本,降低損失。如中興通訊從“端——管——云”3個層面為水務行業提供供水管道運維服務。二是利用可視化追蹤溯源構建全流程食品追溯體系,保障食品安全。如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即可查詢伊利奶牛生產、流通等信息。三是以車內網、車際網、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實現智能交通管理、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控制等車聯網服務。
其五,需求端泛在連接實現全流程用戶參與。企業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打造用戶聚合平臺、多元社交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預判市場、開展精準營銷;借助平臺實現海量用戶與企業間的交互對接。一是規?;瘋€性定制通過互聯網與用戶深度交互,依托柔性生產線提供個性定制的產品,如海爾的家電個性定制。二是精準營銷決策將來自互聯網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市場精準開發。三是新型網絡營銷以二維碼、APP、移動O2O等新方式構建豐富的產品展示和營銷渠道,增加用戶黏性。
機床工具企業在堅守中期待轉機
在過去的幾年里,產能過剩、庫存壓力、資金緊張、經濟環境萎靡等負面因素一直伴隨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兩年多來,雖然行業回暖的期盼迫切,卻一直未能成行。在行業中,我們看到了革新和進步,也可以看到迷惘和彷徨;對于未來的愿景,企業家們信心滿滿,但也能感覺到他們對當前困難局面的憂慮和煩惱。
近,隨著電力、電子、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也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裝備制造業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機床行業作為“工業母機'所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
在過去的兩年里,產能過剩、庫存壓力、資金緊張、經濟環境萎靡等負面因素一直伴隨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兩年多來,雖然行業回暖的期盼迫切,卻一直未能
成行。在行業中,我們看到了革新和進步,也可以看到迷惘和彷徨;對于未來的愿景,企業家們信心滿滿,但也能感覺到他們對當前困難局面的憂慮和煩惱。
近期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機械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9%,增幅比上年加快2.5個百分點。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逐月緩慢回升,增長態勢好于
預期,完成情況良好。同時,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表明經濟
平穩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在總體態勢趨向平穩發展的大背景下,汽車、電子、航空、軌道交通等制造領域較快回暖,其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裝備制造,特別是
機床裝備的需求變化給機床行業帶來有利影響。
這些有利因素何時能“傳遞'到機床行業?機床工具行業何時回暖?業內人士翹首企盼。本報記者近期走訪了一些機床工具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從各方聲音看來,行業形勢仍然嚴峻,機床行業何時回暖仍是未知數。